此次疫情,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利益相关,又因为隔离防控、延迟上班政策,所有人都有空闲时间,有强烈的诉求去输出信息。无论是医学还是疫情一线信息,社会民生信息,都汹涌如潮水般冲击着我们的认知。这个时候,提升鉴别、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,有利于做出理性、正确决策,避免造成个人以及家庭损失。
分辨信息来源
首先,来源不明,无法核实的信息,要谨慎看待。比如微博、朋友圈,文案常以“我某某朋友友…”开头,晒出的图片、视频模糊不清,拍摄不专业,无真人联系方式,无真人信息认证,无证据背书。更加可靠的信息,往往来源更具权威性,内容细节更详细,有真人信息背书,容易核实。
比如疫情信息,优先参考卫健委公告,地方机关公告,然后才是央视,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渠道,最后才是盆友圈的小道信息。
识别逻辑谬误
很多信息生产者有自己的预设立场,宣传目的,输出的信息存在不符合逻辑、事实的问题。最常见的是采樱桃谬误,通过省略信息,有选择的加工论据,来进行论证。
更恶劣的是假资讯来源谬误,使用不相干或者伪造的资讯来进行论证。
多方信息,对照佐证
情况更复杂,由利益相关方发布,或者利益关联方多的信息,需要多角度,多方对比核实。
语言情绪化
诉诸恐惧、同情、怜悯、愤怒等情感因素的情绪化报道,比诉诸事实,逻辑严谨的报道,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关注,激发情感共鸣,引发传播。
参考历史信息
有些媒体,比如外国媒体,存在很多不公正报道,发布的信息就不是很可靠了。
自我提问
看到疫情资讯时,先列个自问清单:
为什么要看这篇报道?看这篇报道的目的是什么?
这件事情,可以验证吗?权威媒体有报道吗?新闻素材是真的吗?
语言描述是逻辑严谨的,还是过于情绪化?
信息发布者有没有利益诉求?可能有哪些利益关联方?
信息发布者,新闻的当事人,做这件事的投入与收益平衡吗?
立场对立方,其他行业,其他地区都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?
总结
绝大多数谣言,不严谨的信息,都是经不住认真、理性论证的。
很多信息其实没到非读不可的地步,大多数信息,真正到了非常急迫,有主动获取的需求时,很快就能获取到。
嗨,这是一条评论。
要开始审核、编辑及删除评论,请访问仪表盘的“评论”页面。
评论者头像来自Gravatar。